Advertisement feature Custom content is written, produced or curated by either a sponsor or by EI Studios, the custom division of Economist Impact. Such placements are clearly labelled as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feature, Sponsored content, Sponsor perspective, or words to that effect wherever they appear on our website or apps. Neither The Economist news and editorial team, nor Economist Impact’s independent experts, have any involvement in the creation of this content.
雖然在2021年面臨重大挑戰:FTX申請破產、高調的網路駭客行為和詐騙導致信任瓦解,加密貨幣市場仍展現非凡的韌性。從近期交易量可見業界即將迎來強勁復甦,專家認為此趨勢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持續。
隨著業界持續演變,利害關係人必須保持警覺並主動應對新挑戰。同時,記取去年學到的教訓將是重獲信任以及與主管機關合作的關鍵。
去年加密產業出現了與2008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類似的幾個狀況。然而,儘管在雷曼兄弟倒閉與次貸危機後,金融業也受到嚴厲審視及批判,但大眾對銀行存在的合法性爭論沒有像加密貨幣那般激烈。
雖然與其他產業及商品有著各式各樣的相似之處,但加密貨幣擁有自己的獨特挑戰。正如Amber Group經營合夥人Annabelle Huang的推斷:「這些事件發生地如此之快又如此之大。你必須在短時間內快速了解學習。」
她還指出去年的事件某種程度上「挑戰了我們這個產業的基本理念,最終導致很多信任瓦解。」分散式帳本技術本應在「去信任」環境生成信任,但種種外部因素合在一起構成風暴,導致信任出現裂痕。
在傳統金融環境,這類狀況可透過擔保金援或注入流動性獲得緩解,「但在加密貨幣產業,沒有所謂的救世主」。所以,Annabelle 表示:「考慮到這是一個新興行業,採用新形式的技術,投資者現在對風險明顯更加敏感。」
加密貨幣最終會被人們所接受,該產業的第一要務就是重建與顧客的信賴關係,這樣才能繼續前進。對Amber來說,這一直是其DNA的一部分。
這包括全面重新評估所有運作。Annabelle表示:「我們會檢視我們的所有主張,並要求更多盡職調查與更多揭露。我們還想要引入更多傳統金融產業措施,因為我們認為這樣做很合理。」
Annabelle 解釋道, Amber已推出旗下第一個共同基金。「我們嚮客戶披露資金的去嚮、交易場所或平臺,做到充分的信息披露和最大化透明度,讓他們完全了解他們的資產是如何被我們管理的。」
重建信心的另一個方式是透過監管。在這方面,亞太地區正帶頭示範,新加坡與日本清楚展現它們會如何監管這個產業。在此同時,香港近來提出要求所有中心化虛擬貨幣交易所必須擁有執照的新規定。
機構投資者方面也出現改變,已投資與從未投資加密貨幣的機構之間出現兩極狀況。針對沒有投資加密貨幣的機構,Annabelle指出,這個狀況「絕對打消了許多機構與散戶投資者在此時進入該市場的念頭。」
在另一方面,她表示:「許多已經持有加密貨幣的機構投資者會繼續進行投資。」只是這不代表他們對目前的狀況漠不關心。「他們可能會靜候一旁,觀望進一步投資的時機,或想要配置其他種類的數位資產,不過他們依然對這個市場有興趣,而且在近期不會離開這個市場。」
而隨著市場狀況的恢復,這應該會持續改善。根據報導,在4月3日,加密貨幣市場的規模達到自2021年中期後的最高水準,市值達1.17兆美元,日交易量為440億美元。
市值達1.17兆美元
另一個可能進一步顯示加密貨幣在今年恢復的發展是,兩個同時進行的以太坊(Ethereum)升級在2023年4月實施,它們名為上海與卡佩拉(Capella)升級(合稱Shapella )。這些升級的新功能包括允許從信標鏈(Beacon Chain)提款。這導致接下來幾天的大量加密貨幣流動——以太幣的價格漲到2,100美元以上,這是2022年5月之後的最高點,而且在短短四天內,交易量高達3.75億美元。
隨著技術升級、新國際監管與整體市場狀況改善,比起今年初,加密貨幣的未來看起來光明許多。2022年的動盪帶來產業迫切需要的重新評估,而就長遠的角度看來,這一定會讓產業更加茁壯。
Annabelle表示:「去年是艱難的一年,不只對加密貨幣是如此,對各種其他產業與資產類別也是一樣。但我們得以存活,而現在我們能繼續致力為顧客與客戶服務。」
Annabelle總結道,現在是展望未來的時候了。她表示:「Amber Group對於這個新時代充滿希望。」
資料可攜性對全球消費者、企業與社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本報告探討目前的資料可攜性立法環境,並檢視消費者的資料可攜性認知,以及可能的資料可攜性模型。
此影片探討對於目前的資料可攜性立法環境,以及消費者對資料可攜性認知之研究的主要結果。
回到頁首